标王 热搜:
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公告中心 » 行业趋势
中国古代服装文化,唐代的服饰新潮
 [打印]添加时间:2019-11-30   有效期:不限 至 不限   浏览次数:421
   十六国南北朝时,已进入大量胡服的汉族服饰与胡服再度构成鲜明的敌对。中原士人称“冠带”,胡人被称做“索虏”、“岛夷”。比魏孝文帝为了标榜华夏正统,进行了以禁胡服为外在标志的全面改制,进一步拉近了华夷服饰的距离。隋唐时期,湖北服饰服装开始对这种华夷交错的服饰局势进行沉积,使唐代的服饰呈现了以下新现象。
湖北服饰服装
  唐高祖以天无二日,定赤黄色为皇帝专用色,黄袍从此成为皇帝的专利和代名词。先秦时,黄色并不尊贵。《礼记.郊特牲》载:“野夫黄冠。黄冠,草服也。”宋人王林《野客丛书·禁用黄》载:“唐高祖武德初,用隋制,皇帝常服黄袍,遂禁士庶不得服。而服黄有禁自此始。”五代郭威、北宋赵匡胤黄袍加身,就意味着当上了皇帝。品色服始于隋唐时期。大业六年(610),隋炀帝规定“从驾涉远者,文武官皆戎衣,五品以上,通著紫袍,六品以下,兼用绯绿,胥史以青,庶人以白,屠商以皂,士卒以黄”。

  这虽是文武官在随驾涉远着戎装时的规定,但品色服却自此呈现了。胡三省注曰:“自此文武官常服,遂认为品色。”唐太宗贞观四年(630),诏定品官服色,“自今三品以上服紫,四品、五品服绯(大红色),六品、七品服绿,八品服青。妇人从其夫色”。胡三省注:“自四品以下,绯、绿、青有深浅之异,九品则服浅青。

  这样,构成了黄、紫、红、绿、青、白等色彩的等级序列,后来的各朝均视这种品色服为定制。唐代宗时,宦官鱼朝恩专权,领着养子鱼令徽向代宗要官。鱼令徽为内给事,穿绿色官服,属六品、七品官。没等代宗发话,左右已把紫色服拿来,给鱼令徽穿上了。父子俩得意地谢恩后,拂袖而去。

  除朝廷规定的法服外,从帝王到士民皆倾慕胡服,服饰呈现多民族、多元化的格式。“天宝初,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、胡帽。”胡著汉帽,汉著胡帽。”唐曾经的传统服饰,为宽长的大袖,交领或直领,没有圆领,下裾不开衩。受鲜卑服窄袖、圆领的影响,男服的袍和襕衫(深衣)也呈现了小袖和圆领,下裾改为开衩。这样的袍衫叫做缺胯袍、缺胯衫。男人的胡服大多结合汉服进行改造,湖北服饰服装而“仕女衣胡服”则原封不动地选用。

  唐初女子盛行骑马穿幂。幂是吐谷浑的女装,用半透明的纱绢制作,形似大氅,但从头戴到脚,可合可开,戴者能窥见外面,外面看不到里面。北方多风沙,用来遮面防沙。唐初则用来“拥蔽其面”。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载,武德元年(618),李密图谋叛唐,“乃简骁勇数十人,著妇人衣,戴幂篱,藏刀裙下,诈为妻妾,自率之入桃林县舍”。

  永徽(650-655)时,又盛行西域的帷帽。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曾出土了一个骑马戴帷帽的女俑,其形制,高顶大檐,下垂丝网至颈,极端潇洒。开元天宝后,又换上了尖顶卷檐的胡帽。不只原封不动地穿用胡服,并且明显地勾画了日趋开放的新潮。《旧唐书·舆服志》载:“则天之后,帷帽大行,幂篱渐息。中宗即位,宫禁宽弛,公私妇人无复幂之制。开元初,从驾宫人骑马者,皆著胡帽,靓妆出面,无复障蔽。士庶之家,又相效法,帷帽之制,绝不可用。俄又露髻驰骋,或有著老公衣服靴衫,而尊卑表里,斯一向矣。”

 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,经济文明的高度繁荣和宽松开放的文明氛围,在服饰上打下了深刻的年代痕迹。尤其是妇女服饰,成为唐代服饰新潮的“晴雨表”,样式之繁复,材料之昂贵,工艺之高超,祖露之大胆,都大大超过了前代。这种服饰新风潮,除上述胡服、胡妆外,还有以下体现其一,妇女着老公衣服靴衫。

  陕西乾县永泰公主(唐中宗女)墓中,有《虢国夫人游春图》、《唐人双陆图》壁画。画中的妇女,头戴幞头,身穿圆领窄袖袍衫,足登乌皮靴,与男人无异。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穿戴男人的紫衫玉带、皂罗折上巾,呈现在高宗的宴会上。当时的保守人士李华看不惯这种现象,认为是颠倒了阴阳:“妇人为老公之象,老公为妇人之饰,颠之倒之,莫甚于此。”这种服饰新潮,体现了唐代妇女刚健强悍的审美寻求,与唐代的政治气候是符合的。武则天甚至敢服用男人的冕旒、黄袍,其他男人服饰就更不在话下了。

  其二,妇女着戎装。唐代妇女还承继了北朝妇女尚武的习俗,特别喜欢着戎装。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曾在陕西鄂县司竹园起义,是唐初闻名的巾帼武将。唐玄宗时,有个善舞剑的公孙大娘,穿戎装舞剑,并收了许多女弟子。湖北服饰服装唐诗人司空图的《剑器》诗写道:“楼下公孙昔擅场,空教女子爱戎衣。”到僖宗年间,洛阳妇女仍盛行戎装和戴武士冠。其三,空前绝后的裸露装。唐代妇女无视礼教,敢于大胆地显露自己的肉体,呈现了空前绝后的裸露装。

  祖露装由袒胸窄袖衫或大袖衫、高束腰的长裙组成,并把衫束到裙内,以显现女性形体的曲线美。永泰公主墓壁画《侍女图》中的侍女,身穿“V”字形的短罗衫或披帛,长裙束在外面,均裸露胸前肌肤,比现在的服饰还显得开放。不光是宫中侍女,一般少妇也着裸露装。唐诗人周濆《逢邻女》诗中“慢束罗裙半露胸”讲的便是邻居的一般姑娘。有的还在胸前施粉,方干《赠美人》诗:“粉胸半掩疑晴雪。”

  还有的不穿内衣,仅用极薄而透明的轻罗纱。唐代画家周昉《簪花仕女图》中的妇女,仅穿透明的纱衣蔽体。《古今图书集成礼仪典·裙部》引《荆湖近事》记载,当时还盛行一种散幅裙,用多幅纱绢遮蔽下体,而不缝合在一起,是裸露装的另一种方式。翡翠裙、郁金裙、花笼裙、百鸟裙等,有的是指材料、色彩、样式,有的是指工艺。石榴裙始于南朝。梁元帝《乌栖曲》有“芙蓉为带石榴裙”的诗句。

  到唐代,石榴裙成为最盛行的裙式。白居易《卢侍御四妓乞诗》:“山石榴花染舞裙。”万楚《五月观妓》:“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。从工艺上讲,有绣花、染缬、作画、镂金、穿珠、嵌宝石等,使唐裙愈加典雅华贵、富丽堂皇,成为国际服饰史上的奇葩。唐中宗的女儿安泰公主有一件单丝碧罗笼裙,“缕金为花鸟,细如发丝,大如黍米,眼鼻嘴甲皆备,瞭视者方见之”。她出嫁时,益州献单丝碧罗笼裙,“正视为一色,旁视为一色,日中为一色,影中为一色,湖北服饰服装而百鸟之状皆见”。